现在的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品评>> 详细内容

祖因高

发布时间: 2018-06-13

玉璞含辉
            —后记
   
    我喜欢刘先生的画,90年代初期我就开始收藏先生的作品了,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去我一直认为先生专心作画,没想到先生在文字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一次偶然机会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先生发表的一篇《山东国画展望》的文章,文章阐述明白而又精到,出于我对先生的关注,在网上寻找先生的有关资料,发现网上除先生发表的文章外,另有100多篇名家、评论家对先生的画品、人品所发表的评论,看后我很震惊,因此萌生想把这些文章集中起来为先生出本文集的想法。去年6月我就着手开始让人整理、编辑此文集,一年多来,在这100多篇文章中,整理筛选出80多篇,这些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先生发表的论文,第二部分是名家、评论家评论先生画的文章,第三部分是电视台、报刊、记者采访文章,第四部分是画展及部分报刊刊登的新闻稿。四部分共20多万字,真是洋洋大观,这使我对先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山东美术界里,先生是个老资格了,从艺50余年,这50余年来先生先后担任过山东省美术馆展览部的主任,还做过山东美术通讯的主编,还当过画店经理、工会主席等,干一行爱一行,勤勤恳恳的工作,认认真真的做事,诚诚实实的做人,他从不善攀附,不肯趋时媚俗,工余之实,还坚持采风创作,默默无闻地在这块美术园地里耕耘。这些年来先生的成绩蜚声画坛。但先生依然那样纯朴、厚道,那样虔诚认真地在做研究、做学问,通过文集,我们也看到了先生的画品与人品,因此说先生不但是一位有成就的国画艺术家,更是一位有着文学修养的美术理论家。目前对先生在画界的定位尚早,就从这些来自全国名家及美术评论家对先生如潮的评论文章中,就已经看到先生不愧是当今山水画大家了。
    先生的画师法传统而不拟古,师法自然而不摹拟自然,而是在景与情的交融中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搜妙创真,把对物象的认知与对自然的感受融合到画中去。做到与“造化同功”、“阴阳同候”、“笔补造化天无功”。以我为造物之主,为山川代言,把心灵中“情与理”、“道与艺”、“形与神”高度统一起来。我们从先生的作品中可以领略到先生所描绘的祖国山河的雄秀,大自然的神奇,不是空洞无物的造化,也不是单摆浮搁的实景,而是把宇宙自然的整体把握融为一体,把微观与宏观密切地结合起来,使画中的境象实在而又虚灵,真实而又神秘莫测,从中也感受到先生开阔的胸襟与生机蓬勃的心灵,也不难看出先生的深厚传统功力,宋人的骨气,元人的气韵,范宽的雄峻,王蒙的苍茂,石涛的意境,黄宾虹的笔墨,在先生的作品中都兼而有之,然而这一切又都是若有若无,妙似与不似之间,在先生的理解与妙笔处理后已融入他的山水画之中。这与那些不食烟火、超现实、胡涂乱抹让人看不懂、弄不明白的作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先生的山水画有新意,绮丽多彩,风光无限,致力于去赞美,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名胜和旧貌变新颜的各地风光,让这些作品去鼓舞人民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与斗争中去,起到极大的教化于人的作用。这种题材及表现技法上变革的新派山水画法,拓展了山水画寓教于乐的功能,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刘先生文集选的出版,也证实了他在国画领域里的水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使先生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从先生的文集中也显示出他多彩人生、丰富的个人经历和先生独具魅力的人格与品味。他淳朴、敦厚、正直、谦虚、谨慎、不恃才傲物。对于创作他严谨认真,勤于笔耕而不轻忽,执着并有着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先生也决不为一时一私之利忘记他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作画不论大小,时不分长短,必有所追求,笔墨意境各有所寄托,既是在一木一石之中也能显露出他的人品与造化神秀和幽秘。先生的文集出版在即,我附于短文以示对先生的敬慕之情。
 
 
                                                                         祖因高
                                            二零一二年七月写于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