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周边>> 详细内容

看似随意,却蕴含着艺术的精髓,山水画中的笔墨之美

发布时间: 2024-05-20

林曦明:1925年生,原名正熙,号乌牛,浙江永嘉人。擅长中国画、剪纸。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名雀会长、美协上海分会理事、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等。

林曦明先生是位全才的艺术家,其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剪纸等样样精通,剪纸自不用说,他是我国著名的剪纸大师。在绘画方面他最擅长的是大写意山水画。他对山水情有独钟。不论是北方气势雄浑的山水,还是南方婉约柔媚的山水,都在他笔下以大写意的方式展现,笔墨豪放而意境清新。特别是江南的山水,表现得尤为酣畅淋漓,一条清溪,一只小舟,一树倒影,一脉远山,寥寥几笔,江南的意境跃然纸上。

林曦明的艺术道路并不像传统中国画家那样从临仿明清诸家而上溯宋元,也非系统地接受新式美术教育打下学院派造型的功底。他出生于浙江永嘉县乌牛镇溪口西山村,父亲是闻名乡里的画工,他四岁开始就喜欢画画。他的童年是随父亲走乡串村,食宿在庙祠农家,协助父亲作壁画、漆画、祖先挂像和戏台装饰画中度过的。童年接触的各种民间绘画艺术,无不滋养着他童年心灵的艺术萌芽。

他对民间美术的接触不仅甚早,而且非常广泛,民间美术也开启了他的艺术慧根。他最早从事艺术创作的是剪纸,用于春节的龙灯装饰和婚事中的礼花。10岁时入乡村私塾就学,攻读诗文,后到正式学校读书,那时他仍不忘临摹当时的香烟牌头的戏剧人像。林曦明的中国画学启蒙于在私塾时自己临摹的《芥子园画谱》、《醉墨轩》和《钱慧安画谱》。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14岁随父亲学艺,绘制民间壁画、漆画、泥塑和刻制剪纸。

16岁后,他正式师从温州的古典人物画家苏昧朔先生。学习中国画、书法和诗词,成了他的入室弟子,受益终生。师从苏昧朔先生,才在真正意义上给林曦明打下了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在先生的指引下,他临摹了许多古画和小说中的人物秀像,兼习书法和诗词。1946年,林曦明20岁时,在温州“神州画苑”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表现民间风俗(如街头卖艺、渔、樵、耕、读等)的中国画百余幅。能够看到作于这个时期的《关公读春秋》和《执剑钟馗图》,颇能显示他在人物造型和笔墨上的悟性与才华。

1956年林曦明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期间,有机会接触了许多海派名家,这对于他画学道路的开阔影响深远。他曾师从王个簃先生,从而在书画诗词方面的研习更深入了一步。通过王个簃先生,他开阔了画学的视野,广泛临习了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多门派的艺术,并有幸与林风眠、关良先辈相识,结为终生师友。50年代初,林曦明主要精力投入在剪纸上,对于中国画尚处于沉潜的研习状态。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是他艺术的转换期。

70年代是林曦明开始形成自己艺术面目的重要时期。1971年,林曦明因周总理指示为上海六大宾馆作布置画的契机而调入上海中国画院工作。这一时期,他为了丰厚自己的笔墨底蕴,而意临了一些齐白石的人物画和永乐宫壁画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政治化岁月,在客观上也扩大了林曦明的山水画视野,那些为反映革命圣地而得到的外出写生的机会再次赋予他的山水画以清新的意境。1975年,林曦明被借调到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因此他有了更多的带领同学出去写生的教学实践。他无数次地深入雁荡山区、江南林落以及祖国各地,无数遍地实地观察、写生,直到耳熟能详为止。练存了几千幅写生稿,作品生活的气息、生命的力量就是这样而来。他的一首诗可以更好的解读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