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周边>> 详细内容

亲和自然的山水画,透露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发布时间: 2023-09-14

茂又名于舒。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对外友协艺术交流院研究员。近年来,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写生、展览等活动,并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墨西哥,斐济,马来西亚、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芬兰、卢森堡、日本等国,进行考察,展览及艺术交流。陆续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兰州、河北、山东、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北京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作品《大都古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有多幅作品参与由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组织的,以北京人文历史、山水风景为主题的巨幅绘画创作。多年来,曾为中南海、中央办公厅、北京市委市政府等国家机关创作巨幅山水画多幅,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国家机关及收藏家收藏。2018年元月受中央数字频道之邀,连续在书画频道授课十五日,受到全国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好评。作品经常发表于全国专业美术画刊、报刊,出版有多部画集专著,艺术成就被编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数十部辞书典籍。

中国画是人类文化史上独特的艺术形态,中国古代就有两部重要的书:一部是《易经》,一部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部分是自然科学,部分是哲学,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是一个人只要淡泊从容地对待这个世界,烦恼自然也就少,少思寡欲、无忧无虑,“真气”就会自然地运转!所以我们经常说,没有精神内守的真气,必然没有好的书画,而过多的功利干扰,必不能排除画上的毛病,自然也不会好,这个观点可视之最早的中国画论。   

老子《道德经》开篇即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果“众妙”也包括艺术的话,那么这个“玄”就是一把钥匙,让我们从中国古典哲学这个源头看一看中国画的最初道理。《易·系》中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关于道与器,宋代的朱熹解释为: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都有个形迹。清代的戴震解释得更清楚了,“形谓已成性质,形而上犹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阴阳之未成性质,是谓形而上者,五行水火木金土,有形可见,因形而下者,器也”。而在我们的中国画中,“器”是方法和技巧!黄宾虹总结得更好:中国画的奥秘其实就在太极图中,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全部的艺术规律都是辩证的!我们生活的世界也由辩证规律组成,这个道理恰恰也是笔墨艺术规律的核心,中国的笔墨文化就发端于这个太极图一般的辩证法中!刘勰《文心雕龙》开篇就说: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原来,文学的道理也是发端于此,如果我们把“道”理解成“规律”二字的话,那么,中国人的世界观必然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笔墨文化!

笔墨,是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一支柔毫,软中有硬,处处见骨,绵里藏针,却又以柔软之相出之,颇有些太极拳的味道,用好了,便可以力透纸背,叫做笔下千钧如金刚杵,这有些像中国人的性格——柔中有刚、刚中见柔。笔墨不仅仅是材料、工具、技法,更是一种精神状态,毛笔能表达出平静的理性,这个平静理性之下又有最充分的感性,“玄之又玄”,“恍兮惚兮”,尽在笔下,点画规律都印证着老子的话,似乎中国的古典哲学就是为艺术家而设计的!而西画则不同,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引用美国艺术评论家勃纳德·贝伦森的话说:西方的艺术有着一个致命的向着科学发展的趋向,而我们中国画的发展却是往科学的反方向奔跑,所以,当徐悲鸿主张把笔墨规律和西方造型艺术规律交融起来时,人们发现,造型艺术规律并不能完全覆盖笔墨文化规律,甚至有时是互相抵触的,尽管东西方艺术在高端的境界是一致的,所谓的“艺术没有国界”,但从形而下的规律来看,各种艺术形态其实各有边界,因此,问题也就出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