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周边>> 详细内容

中国山水画浅论

发布时间: 2023-06-15

我于2005年至2008年受聘于山东省艺术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做研究生导师,负责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工作,下面把我给学生授课的徒稿加以整理介绍如下:

学习中国山水画,先要了解山水画的发展史

中国最早出现山水画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典籍上看,当时就有宗炳、王微,王微并著有《画山水序》《画叙》等论著,还有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到了唐代,山水画逐渐兴起,当时有名的画家就有吴道子、李思训、李昭道、王维等,王维还著有《山水诀》。五代和北宋山水画已渐成熟,并独具风格,画家有荆浩、关同等,荆浩著有《笔法记》《画山水赋》等,并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一气、二韵、三思、四景、五笔、六墨。这说明,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已成熟。到了北宋,出现了李成、范宽、董源,被称为“北宋三大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珪他们是“南宋四大家”,尤其是马远、夏珪,以奇巧的“一角”“半边”的构图处理画面,别出新意,独具一格。同时,在笔墨表现技法上强调了水墨交融的效果,显示了他们善于创造清幽朦胧意境的本领。到了元朝,崇尚宋风,沿袭宋画使山水画一度处于停滞状态。这个时期的画家有黄公望、王蒙、瓒、吴镇四家。明清以来,师古临摹风盛行,仿古、崇古思想浓厚,因此在山水画的创作上没有什么新的发展。画家有唐寅、沈周、文征明、仇英等,被后人称为“明四家”。还有戴进、吴伟、兰瑛三大家。清代画家之多可以说是历代之冠,复古摹古之风盛行,画家有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另有石涛,“八大”是极少数的创新派,他们的画风给复古摹古盛行的当时送去一股清风。他们自辟蹊径,独创一格,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和深邃的意境。近现代画家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等画家继承发展了山水画的创作。他们把写生、落墨、透视与西画技法融合,创作出有新意的山水画,使山水画有了崭新的面貌。

学习山水画要了解画种分类

山水画基本分为:

一、工笔画,泛指画法工细的画风,描绘形象精细入微,一丝不苟,均平上色。有界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

二、写意画,泛指画法简率的画风,要求删繁就简,以精炼概括的笔墨表现出对象的意态神韵。有大小写意之分,多用于小写意的浅降山水与大写意的泼墨山水画中。

三、文人画,也称为“士大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之画作。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石,借物抒情,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自然形式,强调神韵和画中的意境再造,多用在大小写意与泼墨画中。

四、宫廷画,即翰林院,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宫廷画家的创作以工笔颜色的写实风格为主。

、院体画,泛指非宫廷画家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作画时讲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常用工笔、小写意的表现方法。

、杂画,泛指描绘“怪石”“博古”“彩墨”“床帏”“花雕”或“彩灯”等。

学习中国山水画需要掌握布局、构图

布局、构图这些都是取决于我们学习山水画的成败关键。

布局是指艺术形象在画面上的整体全面的安排,布局中包括:

1、取势:取势是形象在运动的趋势。2、宾主:一幅画主题确定后须先定宾主,主体突出,宾主要相互照应。3、疏密:指的是画面上的形象、线条在空间位置中的聚与散、松与紧的对立统一。4、平衡是平衡感在画面上的运用。5、虚实画面中的形象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是虚;密是实,疏是虚;繁是实,简是虚。虚与实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6、开合画面中的山水主体向远处开展是开,远景淡山一抹而组为合。古人讲“天地之故,一开一合,尽开矣,如作立轴,下半起手处是开,上半收拾处是合也。”7、呼应是画面中的形象前后左右皆相互关联,有呼而应。8、藏露中国山水画贵在含蓄,藏可使无笔墨处而见笔墨,形不见而意现。

构图,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形象的位置,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的过程为构图。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能显示出画家的功力与巧思,有经验的画家往往涉笔成景,所谓“胸中有丘壑”笔下才能出奇峰因此,研究构图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环1、C形构图也称为方构图,这种构图形式布局呈方形,或稍微留一角为空间,具有主体突出,形态厚重,视觉宽大的特点。2、S形构图,是画家们常用的构图形式。画山水画时,以靠右让左、靠左让右等形态皆成为S形,这种格律具有辗转、曲柔的美感,因为它形成了一种曲线美。3、对角形构图,它使画面形成了明显的呼应关系,用这种构图方法画山水流云能形成一种较强的动势。4、波形构图,这种构图具有起伏连绵叠嶂等变化,所以画长卷常采用此构图,尤其山水画的长卷用波形起伏的布局方法显得气势宏伟壮观,峰峦叠嶂,峰峰相连非常有韵味。5、井字格形构图,这种构图富有装饰效果,适合于表现带经纬体态的对象,如城市建筑物等。

学习中国山水画了解山水画的透视

透视是指画家在作画时,把客观物象正确的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远近空间感和立体感的方法。中国山水画使用的是“散点透视”方法,画家把可以看到的任何景观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也可以“山前而窥山后”,这种散点透视给中国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的天地空间。中国山水画的传统透视方法古人提出了六远法,这六远法是:1、高远,它是一种仰视构图,用以表现山势的突兀,建筑物的高耸,使画面产生雄伟磅礴的艺术效果。2、深远,它是站在高处或站在山前远眺,适合表现远处的峰峦重重叠叠,无穷无尽的深远意境。3、平远,它是一种平视的构图,平远法宜表现低峦远渚,平林湖泽或曲流,山川之类。4、迷远,它的特点是烟雾溟隔,景物似现非现。5、幽远,宜于表现近的物象突显、远近物象飘渺无限的景象。6、阔远,指的是一个画面中有近、中、远的山水构图,这种构图适合于表现江河湖海宽阔的景物。另外,山水画家所采用的另一种观察景物的方法是“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这是一种取势而视的造景方法还有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媚,远水无波,高与云齐”等,这出自唐.王维《山水论》。这些都是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独特透视方法。

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必行之路

古人讲:“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也”。我们临画的目的在于学习,通过临摹,熟悉掌握别人的笔墨技巧、构图形式及作品的内涵,把所学到的东西转化为我们自己的。在临摹前应做到:1.选好临本,选择临本是一个重要的事情,在选临本时尽量去选名家的作品,最好是原作。没有原作,清晰的印刷品也可以,因为名家的作品品格高。内涵深。个性强。概括精练。笔墨技巧深厚、风格突出,画作严谨,笔路清晰,交代清楚如范宽、李成、马远、夏珪、王蒙、沈周、石涛等,这些人的作品都是具有划时代性的,他们的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山水画中的代表。2.选好临本后认真的读画,细心地学,认真的看,精心分析,掌握画中的立意、气韵、构图、笔墨、色彩、题字、印章的形式与布局,记熟所表现的技法与程序,笔墨变化及各种景物间在画面的处理与置放吃透、理解、默记在心中,只有读懂了理解了画面中的内容与技巧才能学会画中的形似与神似。3.全临意临和默临,一幅好的作品选定好以后有条件时可以全临,无条件时也可以意临、默临。全临是找好临本,面对着整幅作品细心硏究,吃透作品中的精髓,消化其技巧,达到临摹的精、准、像,通过全临可以学习了解别人是怎样将素材概括为艺术形象的,怎样运用笔墨与色彩的。意临较为灵活,也可全临也可局部的去临,在临摹过程中从一幅作品的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细节,都要认真的比对,学习他们的立意、构图、笔墨,找出他们的特点,掌握其规律,从主观意思上临起并灵活的运用,或学习布局、构图,或采用他们的笔情墨彩,或吸收其作品中的特点与方法,再加上自己的主观意图,去运用发挥,敢取舍,敢拼凑,敢移花接木,重新组合,借对他们的作品的掌控熟悉程度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基础。这种意临还含有一定的创作意思。我觉得通过这种意临的学习,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大的收益和提高。默临就是熟记整幅作品或熟记作品的某个部分,把它背着画下来,这种默临的方法是我们记录作品和练功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最好办法。

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主要方法之一,只有通过临摹学习,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技巧和方法,才能谈到我们今后的山水画创作。

写生是学习中国山水画必修课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与西洋画的写生不同,西洋画求自然再现,中国山水画求思维表现,重神似。历来重视写生,古人讲:“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褚物,吾与其师与人者,未若师褚物也”。师承教化,不如深入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画家们通过生活实践在大自然中获取灵性,又把这种灵性以主观思维表现在画面上,使作品有一种深厚意境与神韵。所以学习中国山水画必须要坚持深入生活写生,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灵性。

大自然的景象变化万千,我们面对这种丰富变化的自然景观并不是任取一处便是一幅完整的画,这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观察,细心的体会与主观的感觉,选择、组织、剪裁、取舍,经过严谨的组合,画出一张完美的写生作品来。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有:

一、要把握大自然中物象的个性化特征。选择物象最有代表性最突出的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的特质,独具一格,别开生面,打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如险峻的高山,它的险与奇;咆哮的大海,它的汹涌与博大;松树的亭亭玉立;柳树的婀娜多姿,大自然中的任何物象都有它的最美最佳点,抓住这个点就是表现物象的关键。

二、要把握住使人产生联想的景物与景物之间的结合点,使自然中的物象得到升华。如,时隐时现的山峦,弯曲转折的溪水,有藏有露的山路,这些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都会引起人们的联想。

三、要把握住大自然中的不同的物象之间的个体外在美的态势与内在心理感受美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画面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意境。当我们了解掌握了它们之间的个性特征和结合点,与它们的外在和内在的联系后,我们可根据所要描绘的景物特点与环境进行有选择性的构图,去营造画面。这些写生构图需要:1突出主题,也就是宾主关系。技法宾主关系,对山水画的写生尤为重要,他是构成和谐完整构图方式,破除松散杂乱构图的关键所在。当我们面对自然中的景物时,要把主要的景物放在重要的位置,与主题无关的景物减弱或删除。为了表现主题,我们可以将远处的景物拉近画实,也可以将近处的景物减弱画虚,有些物象可以分开,有些物象可以凑在一起。总之,一切为了突出主题,主次分明、远近、聚散、离合完全根据画面的需要组成一个整体2、顾盼照应。在对景物写生时务求把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有呼有应的关系表现出来。如,山与山,树与树,石与石,房与房,水与水,云与云之间都有互相照应,互为顾盼的呼应关系。如,把前后呼应、上下呼应、左右呼应、穿插呼应关联起来,就能使画面更协调,更完整。3、调和对比。画面中的形象、色彩、位置、空间,要用大小、长短、曲直、高低、阴暗、粗细、刚柔作对比,使其产生调和美。4、动静互衬。画面中的动静处理应该是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如,水动山静,树动石静,人动物静,以达到画面的对称与均衡。5、差距平衡。所谓险的构图,就是有意打破平衡,在平衡中创造奇险,扩大差距,才能使画面有节奏和韵律感,产生形式美。6、虚实相生。画面中的形象距离,色彩明暗,空间分割,光影变动,都会产生虚实变化,虚中见实,实中有虚,虚要凝想,实要空灵,虚有据,实有理,虚而不空,实而不塞,就是虚实相生相。7、开合关系。一般指画中物象,运动方向,运动线。开:即进势,走势,中间部分起承转合的变化作用。合:即关势,合势。一幅作品必须有开合才能有势,不散乱。任何一幅山水画作品都离不开生活,好的作品是画家们对大自然的观察、感受、想象、理解和表现的结果。因此,深入生活体验写生是我们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重要一课。

学习中国山水画掌握笔墨技巧

笔墨对山水画的性质、功能、发展、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人讲:“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由笔墨而成也”。因此,中国山水画没有了笔墨,便没有了生命。研究笔墨关系,掌握笔墨技巧,是学习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中国山水画更注重用笔,“骨法用笔”放在表现山水画的重要位置。古人讲:“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与立意而归乎用笔”。

因此。中国山水画的造形塑景都是有笔法来完成的。从隋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江帆楼阁图》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山水画大师们的作品,到现代画家黄宾虹大师的作品,他们都是用笔法中的线去完成的,所以说,中国山水画它更注重于笔法,这些笔法具体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回锋,所表现出来的有长线、短线、侧线、圆线,皴、擦、点、擢、摔、渲、染、斡、刷等,这些笔法的丰富变化,使其在造形上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好它们的特点与方法,把握住它的丰富变化,去塑造完美的作品。

墨,在中国山水画里的地位也很重要。古人最初以墨代色,有“墨分五彩”之说。丰富精湛的墨法语言会铸成气韵生动、深邃悠远的意境。清代画家石涛“墨非蒙养不灵”。他是用墨的高手,“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他把黄山雨后,青山欲滴草木清晖,云烟出没的景色用笔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使水墨与山川相映成趣。看他的画,读他的诗引人入胜,激发人们对黄山的爱慕与向往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画家泼墨画黄山,不知山川之与我,我之与山川,物我交融,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正是中国山水画用墨的妙处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所在。所以,研究用墨的方法,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环节。墨法有泼墨、积墨、破墨,这些墨法通过浓、淡、干、湿、焦、宿、断连、畅涩变化的处理,再用轻、重、缓、急的手法置于宣纸上,产生或淡雅秀丽,或古拙厚重,或恬静粗放的艺术效果,使画面具有了节奏与对比,更有了生动性与感染力,并抒发出画家的主观情绪与审美趣味。总之,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征,是构成中国山水画韵味的主要因素,如果没有了笔墨,便不称其为中国山水画,正如潘天寿说的“笔墨是东方绘画之精髓”。

熟悉中国山水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对创作很有帮助

画家为了在创作中强化主题,追求一种有装饰审美特性有形式美的审美效果,在创作过程利用绘画技法和构图,使艺术形象在视觉上产生变化,并优于自然表现手法,使构图更加匀称、均衡和节奏感,从而达到更有感染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熟悉中国山水画的装饰性,对理解掌握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帮助。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本身带有一定的装饰性,这种装饰性表现在它创作思维、形式的构成上。首先,在主观思维上,它崇尚物我同一、借物抒情、传情言志的主观意念。所反映到画上无论布局构图笔墨线条,还是色彩上都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尤其以“散点透视”,“计白为黑”,借以突出主题,进行夸张,使形象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它简约概括的表现形式不受自然约束,意象处理,通过平面分割所产生对比变化与形式更有典型化的装饰性。如方形构图、圆形构图、对角构图、之字构图、波形构图、井字构图等,这些构图是画家们的主观意象的表现。在这些构图中寻找联想、完整、平衡、对比、借喻并达到一种意在形外的效果,这种构图创作思维与形式,本身就是具有一种装饰趣味。在笔墨上,墨线带有主观意思的随意性,并巧妙利用墨线的皴擦点染形式变化,刻画物象的形态、节奏、韵律、产生形式美。如,山水画中的水纹表现,山石的勾勒皴擦,夹叶树的画法,大小墨点的点染法等,都可以看得出作者主观抽象和装饰性的表现。在色彩上的处理“随类赋彩”不受自然光源、环境的影响,主观地按照自定类别色去表现对象,并强调了色彩的对比与个性化的装饰性,特别是利用了色彩上的夸张、变形、组合、概括和强烈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装饰效果。如金碧勾线、青绿山水、楼阁界画这种有着强烈色彩效果的形式,会产生一种装饰风格与趣味性的佳作。

另外,在中国山水画成画格式上,有立轴、中堂、屏条、手卷、团扇、折扇等,都是凭主观想象而构成的图画形式。这些也构成了中国山水画装饰风格。

总之,中国山水画从立意、构思、布局、笔墨、色彩及创作上都有它的独特性,在风格上和表现形式上,山水画作品都有它的装饰因素,显现出它强烈的装饰效果。

学会把握鉴赏山水画优劣的法则

怎样看一幅山水画作品的优劣,古人提出了六项法则这六项法则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这些法则在品评中国山水画优劣的历史上,影响深远。历代鉴赏家们都是按这个法则去品评作品的。然而历史毕竞要发展的,法则也会随着时代有所改变,根据我自己的艺术实践和多年的创作经验及自己的审美观点,把六法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构图、笔墨、神似、意境。根据这四个方面,去分辨山水画的优劣。

一、构图。看一幅画,第一眼感觉就是构图,好的山水画构图,笔墨技巧,艺术品位的高低,立意与意境的深度,都包括在构图之中。山水画的大势,整体布局,景物的组合,景物的互应,对比、均衡、奇险、聚散、黑白、明暗、虚实、大小、藏露、开合等这些都是衡量构图优劣的标准。

我画的《苏州退思图,是一幅写生创作的山水画作品,画面以疏密有致的中心式构图完成,第一眼就能直接发现主题廊亭和房屋的位置,使主题突出、明确,和景物中的树木、太湖水、水塘及水塘中的水莲和畅游于水中的鱼儿,组成了一个美丽完整的图形,创作出一个寂静、幽深奇丽的境界,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美的享受。所以,一个完美的构图,要经过细微揣摩,认真研究对比,在构图中要看到画面的气与物象的本质,找出代表画作主题的神与韵。

二、笔墨。中国山水画的形式技法是由笔墨构成的,因此山水画中没有了笔墨就不成其为山水画。古人讲:“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又讲“天地以气造物,无心而成形体,人之作画亦如天地以气造物。人则由学力而来,非到纯粹以精,不能造物之无心而成形也。以笔墨运气力,以气力驱笔墨,以笔墨生精彩”大自然的造物是影响我们大脑思维再创造的因素,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象,是我们创作的素材,只有通过我们亲身经历感受与精到的笔墨效果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所以,在审视一件作品时,首先要看作者通过笔墨所表现出来的景物灵性,作品中所用的笔墨变化如何,是否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墨交融相为补用,是否笔墨用到最佳处。如笔法的运用上勾(直线为画,曲线为勾),斫(侧笔勾画取锋为斫),皴(干笔重画为皴),擦(侧笔拖拉扫为擦),点(远山的树木苔为点)及刷,旋,斡,滚等。墨的技法运用上,染(用淡墨设色铺匀为染),渲(分轻重为渲)(用水运开为烘),托(洪染纸地为托)及干、湿、浓、焦等的使用方法是否得体,运用技巧是否到位,它们之间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判断笔墨优劣的方法,一幅好的作品必须是笔墨效果极佳。如,吴昌硕的《黄山古松图》,画中山色苍翠,白云缭绕,重峦叠嶂,虬树古松,曲径通幽,流泉有声,境界幽寂,气韵沉雄,用笔上轻、重、缓、急、洒脱多变,用墨上浓、淡、干、湿、染、浑茫苍厚,笔意入画,墨饱气酣,雄健古拙,是一件笔墨极佳的山水画作品。因此,我们学习鉴赏山水画优劣时,必须掌握这一个重要环节,这对我们今后在笔墨的优劣判断上,会明确一个高标准。

三、神似。神似指的是从表象到达意象,通过意象完美的表达出物象的内在精神,没有内在精神的形象是不会感人的。神似是建立在形似基础上的,神似离不开形似,形似离不开神似,神似在形似中体现出来。因此熟悉其物象的内在情姿和外在形态,掌握其物象的规律,突出物象有代表性的本质与特征,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意态就是神似。如我所绘制的《泰山云海》,它是根据我对泰山写生和对泰山了解熟悉后得其情姿与特征所创作出来的。我在创作过程中“得其精而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重内勿外的艺术处理,掌握了它的特质与形态,对形象再进行特殊的加工,改变了它原有的面貌,经过改变后的泰山,不但没有失去它的真实性,反而比真实面貌更精粹、更集中、更有概括性,主题更突出,更显出它的雄浑与博大的气势更具有动人的魅力。古人云:“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山水苍茫之变化,取其神与意”。黄宾虹先生也讲过“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也”绘画中的最高境界是表现物象的神与意,神与意所表现出来的形似是不似之似之间。我们在鉴赏山水画作品时既要看他的外部形似,更要观其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精神气质。

四、意境。意境指的是一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的境界。意境的构成是画家深入生活,在生活中亲身体验所取得的思想感悟,也就是从生活到感悟,从感悟到寓情于景,情景交流,物我相融中所体现出来的某种意思,这种意思所产生的就是作品中的意境。我们在完成一件山水画作品时,并不是单纯去描绘它的外部形态,而是通过物象的外部形态,赋予它作者的思想与感悟,并把物象的内在气质反映出来,达到与作者思想感悟的交流与融合,并把它巧妙精到表现出来,产生一种动人的、耐人寻味的境界。这种意境就是一种像诗一样的情调,让人们浮想联翩,所谓“画中有诗”,意境深远就是这个意思吧古人在山水画意境中更强调的是:“诗情画意”。“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不管是他的诗,还是他的画,都渗透着一种“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会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兰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这种图画般的诗,描绘出兰兰的溪流中,露出白石,碧玉色的秋山,点缀着稀疏的红叶,蓝白红绿,色彩斑烂,天上没有下雨,但树木上清翠潮润的露水就向雨水打到人们的衣裳上。多么有画意的诗啊!他虽然没有用形象绘制出画面,但在人们的想象中一幅完美的图画就已经展现在眼前又如,石涛《游华阳山图》该画老树虬松,重山峻岭,山涧飞流,涧水迂回盘恒,屋云人物隐置其中,浅降没色,淡雅中见沉厚,该画布局新颖独特,突破了他一往的构图形式,近景远山之间留有若隐若现的空白,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让人产生联想,是一幅“画中有诗的”佳品。这种以诗立画,以画反映意境的作品在古人作品中屡见不鲜,做为我们当代画家应继承与发扬这种耐人寻味的作品,使这种有意境的作品能打动更多的人,为这个社会增添更多的精神财富,以教化于人。我的创作经验证明,在作画时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立意主题,有了很好的立意后,去寻找最能表达意境的形式去创作。如,我画的《泰山云海》,主题思想是表现泰山雄浑与博大。画面上部是用线面处理的高耸主峰,突出主题,凸显泰山的雄峙,下部是中天门所处的山峰,以高度概括的墨块处理,稳稳地托住上部分的主峰,使它们之间形成呼应对比、粗细对比关系,使泰山更雄伟,沉稳在画面的中间我又留了大面积白云,白云与山体也形成了强烈的黑白对比,增强了画面节奏感与动律,显现出稳中有动、动中求静的态势。山中飘逸变化的白云会产生一种意境,增加人们的想象空间,使其更有意趣和深邃意境。在画面的右上角是刚刚升起的太阳,光亮辉煌,象征着大地蒸蒸日上,也使人产生联想。同时,通过画面的整体组合再现了泰山主题的雄浑博大,也反映出我对伟大祖国的期待与热爱及所倾注的情感。

当我们鉴赏作品时,就要通过画面的构图笔墨及景物的形神去体会感受意境的存在,这也是我们学画者需要掌握的一门学问。